close

千呼萬喚使出來,2014 年的環法大賽又看到石板路了?看看當今的GC(總成績選手)陣容,哪個人敢輕忽這段路面呢? 在揭曉2014年環法賽的那一刻,賽事總監Prudhomme不忘補刀說明:「石板路也是比賽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在這九段、共計15.4公里的石板賽段上,全身而退的關鍵在於技術與運氣,主集團裡只要有人出一丁點差錯,不僅單站成績讓人「整碗捧去」,甚至可能引起總成績排行榜上的大幅震盪。是的,您看的不是春季古典賽,而是全世界最高的自行車殿堂:環法自行摔車大賽。

 

如果您前幾年也有關心比賽,麻煩請向後轉搜尋一下腦中的資料庫,讓我們把時間倒帶回到2010年。那年環法大賽破天荒地重新把石板路加回大賽當中,安排選手們在第三站體會好興奮的超自然震動。記者們在大賽前忙著問些蠢問題,包括問一群從來沒騎過Paris-Roubaix 的選手們該怎麼應付這硬斗的一站,大家無不把話題扯到車隊技師已經做好完整的調教啦、車隊經理下達了怎麼樣的指示啊,甚至還有幾個人說反正就跟著大夥騎,一下就過去了。但是古典賽達人們都異常的安靜,唯一出聲表態的是老將Vinokourov。反正他與GC沾不上邊,除了追求單站勝利的榮譽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當時的Astana主將 Alberto Contador 在石板路開路。而Contador 也沒讓大家失望,真的在石板路段上演前輪故障事件,最終也給Vino發揮一下,而Vino 當年無私勇敢的精神,迄今仍歷歷在目啊。

當年讓我最驚訝的單一選手是Andy Schleck 。現在生理、心理都經不起打擊的史妹 (就在我喝啤酒撰寫本文的同時,剛好看到脆弱瘦小的史妹摔壞,今年確定DNF打包回家),當時可是能和Tier 1 的高手們一同進退;全盛時期的坎叔 Cancellara 自然「坎斬」不同凡響,能與之並駕齊驅的只有Hushovd、Evans之流。這場比賽記憶之深,是少見在環法賽事的第一週就有這樣高強度、刺激緊張的單站。那一年我們一群人邊啃鹹水雞邊以各式各樣奇怪的姿勢蹲著看比賽,我不但看得目瞪口呆,還差點把鹹水雞的牙籤給吞了。

 

 

10分鐘回顧一下2010年精采的比賽吧! Armstrong v2.0看起來真的不行囉。

 

那場比賽帶給接下來幾年自行車賽不少影響。其一,現在的主集團霸權Team Sky剛剛成立,不過初生之犢不畏虎,這群和古典賽石板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英國車隊,Geraint Thomas 和 Bradley Wiggins (當時還不是Sir Brad) 都非常拼命,緊咬著頂尖好手們不放。那時尖酸刻薄的英國媒體還忙著酸Sky 老闆梅鐸與鄧文迪的風流韻事(現在也離婚了),沒人關心這個車隊的表現。想不到現在Team Sky 富甲一方,Dave Brailsford 當年的預言成真,車隊真的在2012年拿下環法冠軍,而自行車也成為英國人最熱衷的運動。Brailsford 絕非講大話,事後諸葛,一支英國人車隊能在賽前為石板路做出這麼多準備,似乎也預告了這支車隊的前途不可限量。

 

回到2014年,石板路又來了。美其名今年的中心德目是紀念一次世界大戰,借道 Paris-Roubaix 與當年死傷無數的歐戰和平紀念之城Ypres,陰謀論者更相信法國人用心良苦,想再次用石板路整整稱霸賽事的選手們。好巧不巧,2010年是壯哥復出的年份,許多媒體焦點都聚焦在他身上(這時不婊一下屁大會內傷,當年他可是死忠的壯哥迷啊!)。前兩年大賽又是 “English Speakers” 的天下,Sir Brad 、 Froome 與Team Sky 肩負著女王陛下的使命,今年誓言三連霸。處心積慮的Prudhomme 只好再次使出殺手劍,請出護國石板路,看看能不能把榮耀還給法國選手。壯哥在石板路受害,雖然有波波Popovych帶路,但Contador卻在石板路逆轉了「前隊友」的優勢,拉開一分多鐘的差距。Saxo Bank 無疑是最大贏家,Hushovd雖然最後拿下冠軍,但Saxo Bank車隊的策略奏下,的確在石板路上發揮優勢。然而法國人鋪的石板路最後不忘婊一下自己人,當日的黃衫Chavanel運氣極差,總共換了三次車,黃衫也在當站拱手讓人。今年,複雜的石板賽段會不會再次引起車隊間的大亂鬥呢? 我想各車隊今年不再玩雙主將策略,車隊之間的合作默契成了這站成敗與否的關鍵,GC選手們可是沒人敢輕忽這站的影響力啊。

 

 

石板路101:石板路要怎麼騎呢?

相信大多數的車友都和我一樣,沒事不會把公路車拿去柏油路以外的地方騎。我有個捷克車友,在歐洲騎車比賽時有過幾次石板路的經驗,問及他這樣的路要怎麼騎,他只回答:「這沒什麼技巧,你只能盡量保持車子的直進性,不要作太大幅度地轉向 (Steering)。把齒比放到最重,然後盡可能地加速,騎的越快車子越穩,也最不容易摔車。」

從上面的影片可以看得出來,騎快時車輪好像是「浮」在石頭上的。在一般的比賽當中,選手們多半握著自行車彎把的上把位或下彎把的位置,但在石板路上,選手們為了達到更好的控車能力,雙手幾乎都是擺在平把的位置上。車隊技師們會特別加裝一組副煞車 (就像我們買到便宜公路車或是旅行車上的輔助煞把),讓選手們在煞車時不必變換把位。隨著電子變速的流行,不少車隊也額外加裝了一組線控開關在平把位附近,方便選手在平把位操作變速系統。

古典賽高手騎車的姿勢非常輕鬆,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肌肉,除了發力的雙腿之外,上半身柔軟地吸收著路面的震動,騎乘的座高比平常略低,強大的核心肌群讓他們的屁股好似有點懸空吊掛在座墊上方。手臂的肌肉隨著路面震動而抖動,但坐骨的髖關節仍然保持良好的角度幫助發力,頂尖選手的輸出功率極高,但踩踏柔順,就像一台電動馬達,穩定地供給力量給自行車後輪,在摩擦與輸出之間取得一個微妙且完美的平衡點。

在車輛的設定方面,車隊技師會換上更寬的輪胎,並採用更低的胎壓應對。有些自行車的煞車經過改裝,以抵抗泥濘的路面並增強煞車力道。變速系統上,技師不忘加裝防掉鏈的機構,以免在大幅震動的比賽當中發生機械故障。選手的把手被纏上厚厚的雙層手把帶,以減輕因石板路而造成的不適感,這能有效地降低選手的疲勞程度。早在幾年之前,選手們多賄選用傳統手編的32孔鋼絲輪組,配上專門應付石板賽段的老古董輪框,當時可是他們獲勝的利器。然而隨著科技進步,碳纖維輪組的耐用度、強度都大大提升,部分輪組廠商還推出了專門應付石板路的款式,現在也有不少選手在石板賽段改用碳纖輪組出賽。

然而,就現實面來看,車隊的口袋深度決定選手們出賽的裝備。幾個廠隊或大型器材商全力支持的車隊,選手們將在石板路賽段換上專用的車款;而其他的車隊則會把既有的公路車稍作改裝拿去比賽。事實證明,搭配專用車在古典賽時能佔到不少便宜,不過別忘了環法不是古典賽,石板路的總長度不過15公里,選手們不用半小時就把所有石板路清掉了,拿出專用車應該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行銷考量就是。

 

 

不只是單車,隊車對應石板路也是經過強化的。如果隊車壞掉,那麼技師就只能拎著輪子跟著跑了....

 

石板路公平嗎?

每次環法出現石板賽段,這個議題就要被拿出來討論一次。傳統一點的擁護者認為,環法大賽本來就該安排各種地形,就像是有上坡、有下坡、有計時賽一樣,要成為穿著香蕉色衣服進入香榭麗舍大道的男人,沒有經歷石板路的洗禮是不行的。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對於瘦小、不在歐陸比賽的參賽者不甚公平,因為這石板路只有「一點點長」,不到一小時的賽段當中,可能造成人鎖骨斷裂、摔出GC之外 (Frank Schleck 2010年就吃過這虧,在石板路鎖骨一起掰了!)。短短幾公里的石板賽段不但無法決定誰是實力最強的選手,但卻能有很多變數會讓人平白無故地提前領便當。

我想真正的癥結點在於,太多選手為了環法大賽辛苦準備,一個賽季的目標可能就只有一個環法大賽。但從我一個死硬派(比較Hardcore)觀賽者的角度來看,好的選手應該認真參與整個賽季,才能充分融入到這個文化之中。何況這樣的賽段設計大大地增加了比賽的可看性,讓選手們在第一週時就能把皮繃緊,認真上班。畢竟對於觀眾來說,精彩的比賽才是我們所關心的吧。

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人品好壞決定了選手在石板路上的運氣如何,但別忘了四積陰德五讀書,好好幫助隊友和主集團裡的選手,認真地在石板路上練習、多跑幾次賽道(又沒加蓋,有空幹嘛不去練練?),還是對於最後的成績有幫助的。就舉上次2010年Team Sky 的例子吧,當他們的同胞都在當足球流氓和醉漢 (誤)的同時,車隊可是非常認真的偷練呢!更厲害的是,賽前好像完全沒有人捕捉到他們在石板路練車的畫面,但那樣的騎法看起來也不像是菜鳥的水準。今年換上Froome 和他的小夥伴們,能不能再讓人眼睛一亮呢? 而現在已經身經百戰的Contador,是否能發揮經驗優勢,像去年的履帶輪車戰術一樣奇襲對手呢?

最後,說到石板路的秘密武器,我想我還是最推薦坎叔的這組「無形馬達」吧!

  



文/嘴砲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