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大部份觀戰新手來說,自行車賽就是一群人不斷的騎車,除了當旅遊頻道來看之外,到底好看在哪裡?另外一個許多觀眾會問的問題就是:要贏比賽主將幹嘛不偷偷加速跑掉,為何各家主將還要你儂我儂的大家粘在一起騎?之前肥油貓的文章集團苦功誰來扛,已經幫大家回答大部分了。今天來談談關於逃脫(Break away)的故事。

2007年的環法,Bradly Wiggins 代表 Cofidis 車隊出賽,第六站的時後,大約從開賽後兩公里就單飛出主集團,然後跟主集團保持穩定的距離差距, Wiggins 讓 Cofidis 賺到一整天的曝光,獨騎了190公里,最後在倒數七公里處被主集團追擊打卡下班。老實說,那站的比賽我看到昏昏欲睡,直到最後衝刺才清醒。為什麼比賽難看?因為這就是個最典型的過渡站騎法,主集團放任兔子逃脫出去,然後與兔子保持一個距離,等到時間到了再加速吞沒。這樣子的騎法可以保持主集團的穩定,太早把兔子吃了只是會讓想逃脫的人再度蠢蠢欲動,而單飛出來的兔子,早就在風阻的消耗下體力耗盡,被吞沒的時候幾乎是毫無爭掙扎的機會。對於常看比賽的老屁股而言,這就像八點檔的劇本一樣可以預料,毫無熱血成份。

Tour+de+France+Stage+Six+E7eWEoqquhKl  

圖片說明:2007年第六站 Wiggins 獨推190公里 敢鬥賞當之無愧

但如果今天逃脫出來的不是副將之類的人物而是主將呢?很抱歉,在現代的自行車賽事裡,這樣的劇碼幾乎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在這種平路站,與總成績競爭有涉的主將一有動作,集團馬上會反應,很難上演總成績主將你追我逃的戲碼,這也是剛看比賽的人所不解,為什麼還沒到巴黎黃衫就開始喝香檳慶祝了,因為最後一站平路站可說是非關勝負。

平地站的逃脫只能留給想要拼單站的副將們去執行。既然平地站主將們不上班,那麼山地站呢?黃衫競爭者是否應該在山地站逃脫而取得更大的領先優勢?理論上可以這麼做,但實際上現代的環法賽已經很少看到在總成績競爭者在山地站一開賽就點燃戰火(最近的著名範例應該是 2006年 Floyd Landis 山地站重新穿回黃衫那次,雖然事後抓到他在那一站使用禁藥),現在的教科書做法都是進入山地之後由各隊副將在前面領騎配速,穩定加速到後面不重要的一干人等都消失,等到最後的關頭主將們才短兵相接。

主將的逃脫

1958年 Raphaël Géminiani 眼看著再四天就要穿著黃衫進入巴黎,論實力或輩份幾乎大家一致看好 Géminiani 能順利奪冠。沒想到最後一站阿爾卑斯山的山地站大雨傾盆,報紙記者形容那站:雨大到像簾子一樣撥也撥不開,盧森堡的 Charly Gaul 知道他的機會來了,雖然他也是盧森堡一哥,但是當年他的總成績落後到大家不把他視為競爭對手,但這又溼又冷的天氣卻是他擅長且拿手的,他趁著主集團意興闌珊的時候發動攻擊,在那一站領先了 Géminiani 15分鐘進入終點,逆轉了態勢,總成績爬升到第三名,最後 Gaul 取得1958年的冠軍。

1958-21st-tappa-Gaul-in-azi  

圖說:主將的逃脫,1958年 Charly Gaul 史詩般的山地站

說來慚愧,看看過去前輩的故事,相信過往賽事激烈度絕對比現今的還高,因為選手們對於狀況不明的賽況只能選擇拼盡全力。自從90年代雙向通信無線電,與即時電視轉撥加入賽事之後,透過無線電及電視轉播,所有選手的動態幾乎都在各隊經理的掌握之中,包括:逃脫出去的選手距離多遠,狀況如何有無機械故障或體力耗盡,等等...,甚至到電視轉撥時代還產生一條著名的法則叫做 Chapatte’s Law,這個法則告訴我們,每1分鐘的時間差,主集團得花10公里的路程來追。可以想見,主集團選手只消掐指一算,就知道距離終點多遠處再開始上工追擊即可。更透明的賽況帶來的並非是更投入與激烈的競爭,反而所有舉動都是隊經理詳細盤算後的策略,因此現代的賽事,總成績選手要靠逃脫出去賭一把的成功機率,在這些通信器材導入之後,就微乎其微。

水壺工環法夢

然而歷史上也有一些弄假成真的逃脫,讓原本跑龍套的水壺工變成總成績的競爭者,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是1956年的黃衫 Roger Walkowiak 這位法國區域隊副將,因為主將們沈溺於互相盯哨放任副將們脫逃,陰錯陽差讓 Walkowiak 穿上黃衫。原本 Walkowiak 以為自己頂多只有穿個一天兩天的命,沒想到他在接下來的賽事失去黃衫,卻又靠著在山地站的逃脫又穿回來,最後只贏了第二名短短的1分25秒,這是在古早年代甚為罕見的極小差距。除了僥倖靠逃脫拿到成績之外, Walkowiak 最大的致命傷是一站未勝,因此回到巴黎迎接他的不是掌聲而是噓聲,群眾與媒體還創了一個字彙來挖苦他的成功。後來這位黃衫再也沒有耀眼的成績,只好退休去汽車工廠做作業員,並避談任何環法的事情。這個例子應該讓人也想到2006年 Óscar Pereiro 的遞補冠軍,也是一個讓大眾錯愕的結果,最後聽到 Pereiro 的消息是他不騎車轉去踢足球。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似乎要穿上黃衫還要命格夠好八字夠重,不然也撐不起隨之而來的榮華富貴。

730794_1  

圖說:水壺工環法夢 2006年 Óscar Pereiro 不小心穿上黃衫

電子化的現代環法,不論是單站勝利還是總成績,漸漸地已經被摸索出一套「勝利方程式」,照著演練大致上就八九不離十。逃脫獲勝的關鍵是主集團不想追──總成績車手不受威脅、衝刺車手放棄這一站,也使得逃脫獲勝的那一站往往代表競爭性較低。相對的,在高強度競爭下還能打破勝利方程式的逃脫,就顯得劇力萬鈞──如今年百屆環法的第二站水壺工 Bakelants 單挑主集團追趕。賽事主辦單位當然希望提高競爭性,倡議廢除無線電,結果引來車隊車手的強烈反彈,甚至慢慢騎抗議。究竟逃脫戲碼何時才能回歸競爭本質而非重重計算?最後還是得由UCI、賽會、車隊及車手坐下來討論,才能取得一個均衡的答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 的頭像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World Tour Cycling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