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現今環法選手用車,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輪子很細、很殺、高科技,入門一點的人還可以說出個輕量化、低風阻的行話。雖然1903年的環法冠軍Maurice Garin跟2013年的冠軍Chris Froome 都是騎兩顆輪子搭配鑽石型車架結構的自行車光榮地進入巴黎,但站在現今的時空背景,不知您可否想像100多年前選手們所使用的器材設備與現今的差異呢?

 環法圖說01  圖說:1903年首屆環法冠軍Maurice Garin 與他的自行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圖正是1903年Maurice Garin拿下環法冠軍身披慶祝彩帶,左側據說是他的按摩師,右邊則是Garin的小孩。 手上牽著的正是陪他征戰2,480公里,平均每站413公里的戰駒,乍看之下,與現今的自行車看似無太大差異,但這台自行車若是丟給現今的環法選手在現今的路況來騎乘,是否能騎完全程,我個人是不持任何樂觀態度的。

時空背景應該回到100多年前的法國,在當時的法國,全國有鋪面的道路總長據信是低於100公里,路面幾乎是沙土、石礫鋪面。自行車的設計便需符合這樣的路面要求。與現代自行車相較,早年Garin的車身的軸距(即兩輪間距)足足長了20%,總長度為118cm,較長的車身軸距帶來的是穩定的路面操控性。另外一個配合路面狀況設計的就是車輪,當時的輪胎規格是28吋,寬度約為35mm(現今競賽車胎寬度約莫23-25mm),較寬的車胎增加地表的摩擦力,也能帶來操控的穩定。但當時科技能做到讓選手騎得舒服的,就只有這一些了,了不起是握把處用軟木塞材質減震,再配上寬又大的真皮座墊,用粗鋼絲彈簧帶來不成敬意的減震效果,再多就沒有了。

 時至今日,玩家們騎膩了變速車,紛紛走復古風玩起單速車,還有一些更重口味的更是直上更刺激的死齒單速車,把沒有煞車當作一種尋求刺激的途徑,在東區十字路口操演翹後輪煞車急停炫技,早年的選手們如果地下有知,不知會不會覺得現代人返古的行為頗為無聊? 當年這些選手反而是苦無幫助騎乘的輔助設備而只能以單速車上場。Garin 這台單車正是正港的死齒單速車,棘輪(freewheel)還沒普及,變速與煞車系統當時還未發明,所以當選手從山坡上滑下來時,要嘛把腳抽離踏板,讓踏板自身去轉,不然就得跟上踏板旋轉的速度,許多選手直接在前叉上焊上兩條鐵桿,下坡時直接把腳抬起來擱在上頭。一直到1907年裝有棘輪的自行車才第一次進入環法大賽。

在當時所有的自行車選手都只能選擇單速車,有一項很暗黑的驚悚自行車歷史,據自行車歷史學家表示:「早年騎乘單速車的選手,他們的右手食指少了一節或兩節,是還蠻常見的現象。因為他們許多人的手指在低身下去拉緊踏板束帶時,不慎卡入大尺盤與鏈條之中絞斷。」

最後,再看車身,毫無疑問,鋼材是當時唯一的可行的金屬加工技術,全車是以鋼管接管製成(lugged),雖然構造簡單,沒有許多速別的齒片或變速機構,但整車重量考據的結果約為18公斤,約是1998年Pantani的環法冠軍車重量的兩倍。 因此,要把這很有份量,且不具變速的單速自行車騎上崎嶇不平的道路還要完成2,480公里的長征,不要說一般的民眾辦不到,就算是當今有練過的自行車手,也很難保證可以毫髮無傷的騎完全程。

 

Maurice-Garin-1890-002  

圖說:1903年首屆環法冠軍Maurice Garin 車上英姿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配合器材的騎姿:

來看看1903年環法冠軍Garin帥氣的(?!)騎車照,以現今自行車Fitting的眼光來看,這應該是個適合出門踏青郊遊的騎姿,可能連婆媽騎上UBIKE都比他來得人體工學,如果仔細看,他的把手是直接接在前叉轉向束桿上,由於沒有龍頭構造,前伸距離(reach)十分的短,如果是以彎腰重踩的競賽騎姿,他的頭幾乎是落在把手之前。而踏板的下死點高度也明顯偏高,讓踩踏的範圍非常侷限,這也讓大部分身體的重量分配在座墊之上(經過2,480公里之後,個人深信他的屁股應該是無法完好的...)。在那個自行車運動萌芽的年代,相信大部分的狀況僅能以人體去符合器材,而非調整器材來適身,完全是人的力量決定了車子的力量!

 

棘輪系統與變速器登場:

雖然1907年棘輪機構就出現在環法賽場上,然而選手們還是喜歡保有死齒的機構,因應而生的是,當時有種翻轉式的後花鼓構造 (flip-flop hub),一側是有棘輪構造,一側則是死齒,選手通常都是用死齒的那側到達山頂,到了山頂就趕快停下來拿出扳手卸下車輪,翻轉安裝後以棘輪構造那側下坡。因此停下來翻面的時機就是戰術關鍵,特別是當具有競爭力的選手停下來,其他的選手看到就會前仆後繼的攻擊。

Fixed-gear-cogs  

圖說:翻轉式的後花鼓構造(flip-flop hub) 一側具有棘輪,一側為死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雖然1911年就有非常初階的變速器被發明且小部分流通,但直到1937年,環法的獨裁者,也就是環法的創辦人及大老闆,Henri Desgrange才點頭開放環法賽裡使用變速器,當時兩款普遍的設備是當時一小時紀錄保持人Oscar Egg所設計的Super Champion,另一款則是Vittoria Margherita,下圖右側的Gino Bartali  使用Vittoria Margherita,而左邊的選手使用的是Super Champion。大約可供變3-5速,這兩款的變速機構類似,都是從大齒盤延伸出變速機構。但很快的法國人 Lucien Juy 發明了Simplex,這個掛在後飛輪上的雙軸變速系統,這個現代變速器的前身馬上席捲了車壇,前兩種變速器很快的就銷聲匿跡了。

osgear-hs1

圖說:右側的Gino Bartali 使用Vittoria Margherita,左邊的選手使用的是

Super Champion,兩種變速器之間有些許差異。

然而Simplex的好景不常,因為義大利的一位失意自行車騎士,雖在賽場上吃鱉,但他機械的天分遠遠高於自行車天分且不容埋沒,傳說 Tullio Campagnolo 在1927年11月的一場賽事,在Groce d’Aune的山頂上,年輕的Campagnolo停下來打算將車輪翻轉改變齒比,然而冰冷的天氣讓他的手凍到無法使用扳手鬆開後輪的螺栓,他氣得說:「後面那東西得換掉!」,以此因緣,1930年他發明了輪軸快拆,為他的公司 Campagnolo賺進源源不絕的訂單,1947年推出了他們的變速器原型Roubaix, 但Roubaix 事實上並不是個好用的系統,選手在換檔時一定要先反踩踏板,如果正踩踏板換檔,車輪會被鬆開,整台車會就卡住,但即使如此難上手,天才車手Fausto Coppi 還是用 Campagnolo 這組變速器拿下1950年巴黎-胡貝(Paris-Roubaix)的冠軍(這也是這組變速系統被命名為Roubaix的來由)。 1949年 Campagnolo “參考”並整合了 Lucien Juy 的 Simplex 系統,推出更全面的變速器 Gran Sport。 Gran Sport 成為 Campagnolo 當時最賺錢的金雞母,也讓Simplex默默的淡出市場。

DERAILLAR  圖說:左側是現代變速器的鼻祖 Simplex,右邊是Campagnolo的Gran Sport 。

 

 Campagnolo Gran Sport變速器的發明,除了更加穩固Campagnolo的市場地位,也讓公路自行車演進到近似今日選手們騎乘的構造。當然選手們能穩穩坐在車上就能變換速別,也不再有人需要在山頂停下來翻轉車輪,這也讓自行車賽事的節奏更加的緊湊。下一篇將帶您探索50年代之後的自行車科技演進。

 

 


 

文/小花

作者簡介:禾宏文化打雜兼職美編,正職家庭主婦,在自行車的非主流領域打滾了十年,閒暇時喜歡閱讀與蒐集歷史自行車資訊,喜歡讀舊的賽事更勝於新的報導。

 

 

 

arrow
arrow

    美利達單車大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